<td id="uw42y"></td>
  • <table id="uw42y"><rt id="uw42y"></rt></table>
  • <xmp id="uw42y">
  • <td id="uw42y"><rt id="uw42y"></rt></td>
    淘寶旗艦店 淘寶商城
    公眾微信號 公眾微信號
    X
    手機端APP 手機端APP
    公眾微信號 公眾微信號
    淘寶旗艦店 淘寶商城
    京東商城 京東商城
    小程序 小程序

    Copyright @ 2018 景德鎮文宇陶瓷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贛ICP備12002131號-1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  南昌

    動態
    理想

    門店

    動態

     

    商城
    淘寶

    京東

    小程序

     

      ?

    知器

    好器標準

    景德鎮陶瓷

    專注手工制瓷二十年

    洪窯秉承“傳承皇家工藝,打造經典陶瓷”、“陶瓷定制,帶給您不一樣的品質生活”而不斷發展壯大。

    聯系
    聯系

    留言

    合作

    加盟

     

     

     

     

    景德器志

    分類概要:
    景德器志
    水土宜陶 天賜景德
    ■水土宜陶天賜景德NaturalConditionsforCeramics,‘Jingde’EntitledbyEmperor景德鎮地處江西省的東北部,西鄰鄱陽湖,北靠長江,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境山巒起伏,森林茂盛、河川縱橫。全市土地面積5270平方公里,山地占全市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總人口約170多萬,先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和昌江區,明清時期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
    2019-03-28
    水土宜陶 天賜景德
    景德鎮地處江西省的東北部,西鄰鄱陽湖,北靠長江,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境山巒起伏,森林茂盛、河川縱橫。全市土地面積5270平方公里,山地占全市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總人口約170多萬,先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和昌江區,明清時期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并稱中國四大名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一、城市發展Urbandevelopment宋代,景德鎮依山建窯,沿河成市,陶戶數千,人口數萬,制瓷業興旺,與南河、小南河、東河流域延綿不斷的窯業連成一片,成為國內重要的商品瓷生產與貿易地。景德鎮設鎮之初的城市格局,大致為東起十八橋,西瀕昌江,南起關帝廟(今戴家弄附近),北至里市渡。隨著元王朝在鎮設立“浮梁磁局”,明代設立“御器廠”,鎮區逐步擴大,經過元代往南擴展,明代向東、向北擴展,形成了北起觀音閣,南至小港咀,東依馬鞍山,西臨昌江,隔水與長薌都三閭廟相望的城市格局。清代,在明代城區的基礎上向東和東北擴張,苦珠山、青峰嶺、茶園塘的制瓷作坊不斷增多。兩條主街道(前街、后街)與昌江平行,小街巷縱橫交錯,組成以便利往來河岸碼頭的里弄系統,奠定了近現代景德鎮城市的基本形態。?二、世界瓷都Worldcapitalofporcelain1.?以帝王年號命名的城市Citynamedafteremperor’sreigntitle宋以來,景德鎮以其精美的瓷器聞名于世,一直受到朝廷的重視。宋初,皇家瓷器庫就收藏了景德鎮的青白瓷,供朝廷使用。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帝遣官制瓷,貢于京師,并以其年號冠名“景德鎮”。元代設置“浮梁磁局”,明朝在浮梁磁局的基礎上設立了御器廠,清代改為御窯廠,先后為皇室服務了600多年。由于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視與直接參與,景德鎮遂成為全國制瓷規模最大、技藝最高的窯場。?2.?包容與創新的城市Citywithinclusivenessandinnovations景德鎮位于江南丘陵區,四周的崇山峻嶺不僅遍布著豐富的制瓷原料和茂盛的燒窯燃料,還成為了古代抵御戰場、安居樂業的天然屏障。因此,飽受戰亂之苦的各地工匠源源不斷地涌入景德鎮。景德鎮一直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集歷代名窯之大成,匯各地技藝之精華,在借鑒中發展,在發展中超越。景德鎮是一座創新型的城市。五代時創燒了胎釉潔白的白瓷和“瑩縝如玉”的青白瓷,成為江南地區最早燒造白瓷的城市和全國最早燒造青白瓷的地區之一;元代,不僅發明了“二元配方法”,還利用波斯的鈷料燒制了優雅的青花瓷;明代,成功的創傷了華麗的斗彩和鮮艷的五彩;清代,新增了色澤柔和的粉彩與五彩繽紛的顏色釉;雕塑工藝經宋、元、明的發展至清代已十分成熟,從一般的手工捏制,發展為圓雕、堆雕、鏤雕、浮雕等各種成型工藝。至今,景德鎮仍然綻放出無窮魅力,融匯著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藝術風格,成為了陶藝創作者的夢想之城。?3.水土宜陶的城市Cityforceramics景德鎮具有得天獨厚的陶瓷生產自然條件、城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礦藏量最大的是優質的瓷用原料——瓷石與高嶺土;境內水系發達,主流昌江、源自安徽祁門,經浮梁自北向南穿城而過,流入鄱陽湖,回鄉有大小50多條河渡匯聚昌江,形成了便利的水運網絡;山區澗泉溪渡密布、水流落差大,是水碓粉碎瓷石最廉價的動力;自然植被茂密,木本植物有95科350中,優勢種群馬尾松燃燒火焰長,是燒窯的理想燃料。勤勞、智慧的能工巧匠們在這天賜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自然條件中,創造了景德鎮輝煌的制瓷歷史。?4.以瓷業支撐千年繁榮的城市Cityendowedwithprosperitybyporcelainindustryforover1000years“新平冶陶、始于漢世”。據考古資料顯示,景德鎮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燒陶,至唐、五代,景德鎮不僅生產青瓷和白瓷,還創燒出晶瑩剔透的青白瓷。宋代,景德鎮“村村窯火、戶戶陶埏",瓷業開始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或為了這座城市的經濟支柱、立鎮之本。元代,全國各地窯場逐漸衰落,唯有景德鎮一枝獨秀。明、清兩代,御窯廠建立,全國制瓷中心形成,社會經濟日趨繁榮,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民國時期,隨著社會的轉型,景德鎮陶瓷產業也逐步向現代制瓷業邁進,城市的功能也日臻完備。景德鎮,一座以單一陶瓷產業支撐一千多年發展與繁榮的城市,這在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三、陶成八業秩然規制――景德鎮陶瓷行業的分類景德鎮傳統陶瓷行業從大類上分有:挖掘土業、匣缽業、燒窯業(柴窯和槎窯)、制瓷業(圓、琢器兩類)、彩瓷業(舊稱紅店)、看色業、包裝業以及為瓷業服務的其他主要行業,到民國時期共有八業三十六行。新新中國成立后陶瓷行業有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大大小小的私營陶瓷企業和作坊合并組建成陶瓷工廠,生產和管理更加功能化、具體化。采石制泥煉灰配料――景德鎮陶瓷原料。景德鎮制瓷原料分坯用原料、釉用原料、窯具原料三大類。?坯用原料:【瓷石】一種由石英、絹云母等組成的硅酸鹽巖石礦物,是制瓷的基礎原料?!靖邘X土】一種以高嶺石族粘土礦物為主的粘土和粘巖,具有耐火性強的優點。釉用原料:【釉果】一種制釉用的瓷石,具有較瓷石稍低的熔融溫度和較好的透明度?!居曰摇恳环N用石灰石與鳳尾草層疊燒煉數次后,經陳腐而成的傳統釉用助熔原料。窯具原料:【天然原料】老土,是一種灰白色的燧石礫巖,由鐵質黏土和燧石碎屑組成?!竞铣稍稀刻蓟?、熔融石英和由氧化鋁、礬土、石英砂等混合料。
    2019-01-02
    工序繁復 體系完備
    景德鎮以瓷器成就瓷業,以瓷業鑄就瓷都,憑著產業體系的完備,獨步世界制瓷業巔峰。自唐宋以來,瓷業內部分工逐步細化,工序環環相扣,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正如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陶埏》中記載:“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細微節目尚不能盡也?!?瓷業興,百業盛。景德鎮瓷業發展壯大,與瓷業相配套的行業也蓬勃興盛。城垣“沿河建窯,因窯成市”,形成“延袤十三里許,煙火逾十萬家,陶戶與市肆當十之七八”的陶業都會,彰顯著瓷業元素的衙署、窯廠、作坊、民居、店鋪、寺廟建筑鱗次櫛比,成為一座獨具魅力的著名手工業城市。?1949年以來,景德鎮城市人口日漸增加,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景德鎮制瓷業從單一行業到多元配套,從傳統手工生產到現代機械制作,形成一套勘探、生產、設計、研究、教育、交流等完備的產業體系,成為世界陶瓷發展史上的光輝典范。?一、妙筆生花瓷藝丹青——景德鎮陶瓷裝飾1.裝飾原料【釉下原料】青花料(天然料):蘇麻離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坡塘料;青花料(合成料):鈷土礦、礬土按比例混合;釉里紅料;【釉上原料】復合原料:青礬、礬紅、薄黃、銅黃;著色原料:鈷、金、釩、鐵、鉻、砷;助熔原料:鉀、鈣、鈉、鋅、硼、砷、鉛;?2.裝飾手法種類胎體裝飾:印花、刻花、劃花、浮雕、鏤雕、打玲瓏眼;釉下彩裝飾: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釉上彩裝飾:古彩、素三彩、琺瑯彩、粉彩、淺絳彩、新彩;顏色釉裝飾:青釉、紅釉、藍釉、紫金釉、黃釉、綠釉等;綜合裝飾:斗彩、釉彩。?二、由泥成坯分工精細——景德鎮陶瓷成型1.傳統手工成型琢器:一般是指生產一次難以成型的瓶、壺、壇等產品。制作工序為:揉泥—做坯—利坯—捺內水—蕩釉—補外水—挖圈足—畫青花—寫底款—吹釉—待燒;圓器:一般是指生產一次成型的碗、盤、杯等產品。制作工序為:揉泥—拉坯—印坯—打粗—捺內水—打內箍—畫內青花—蕩內釉—精修—捺外水—打外箍—畫外青花—蘸釉—挖圈足—寫底款—觸釉—待燒。?2.半機械化、全機械化成型1910年,江西瓷業公司鄱陽分廠附設的中國陶業學堂首次使用注漿成型,推廣到景德鎮,1931年左右普遍采用,后來演變成真空壓力注漿、離心旋轉注漿。1932年,從日本引進改造使用刀壓成型。1965年,在刀壓成型的基礎上向滾壓成型發展。?三、薪火相傳文脈永昌——景德鎮陶瓷教育、科研(1)陶瓷教育學校Ceramicschools在景德鎮制瓷歷史上,手藝和技術的傳授和傳承一般以家族血緣關系為紐帶,為了沖破自古以來瓷藝人才培養的封建藩籬,景德鎮先后興辦陶瓷教育學校,培養陶瓷技藝專業人才。?(2)陶瓷科研院所輕工業部陶瓷科學研究所CeramicResearchInstituteofChinaLightIndustry成立于1954年,設全國日用陶瓷科研、情報、檢測標準三個中心,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JiangxiCeramicResearchInstitute1985年5月,由江西省陶瓷工業公司中心試驗所、景德鎮市陶瓷美術研究所、玉風瓷廠三個單位合并組成,是面向全省的陶瓷專業研究中心。?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JingdezhenCeramicResearchInstitute1993年成立,從事陳設藝術陶瓷和實用藝術瓷創作設計及工藝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為陶瓷中、小企業服務。?景德鎮市特種陶瓷研究所JingdezhenSpecialCeramicResearchInstitute成立于1984年,是從事特種陶瓷研究與生產的基地,研發了以董青石蜂窩瓷與蜂窩狀稀土催化劑、蜂窩狀活性炭、無機超濾膜濾水器、陶瓷濾環、氧敏傳感器為代表的五大產品系列。?四、圣火熔泥窯爐革新――景德鎮陶瓷燒成窯爐是陶瓷燒成中的必備設施。人類在上萬年的陶瓷燒造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造窯經驗。景德鎮陶瓷燒制從土坑筑燒到龍窯、饅頭窯、馬蹄窯、蛋形窯,再到煤窯、油窯、氣窯等,陶瓷窯爐科技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五、務陶問政官民競市——景德鎮地方行政和陶瓷業管理機構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促進了景德鎮城市的壯大,歷代朝廷除在景德鎮設置地方行政管理機構外,還設立了相應的瓷業管理機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瓷業專門管理機構和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相并存、甚至職級高于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的獨特現象。?從明代御器廠設立開始,督陶官員直接由朝廷委派,地方行政管理機構和瓷業管理機構各司其職,互不從屬。甚至到清代,為了“御窯廠”的需要,把浮梁縣衙的行政級別提高到“五品”?!坝鲝S”、“御窯廠”督陶官一旦出現空缺,都由省一級行政官員代管。直到1949年后,瓷業管理機構才從屬地方行政管理機構。?六、通湖達江器走天下——景德鎮水路交通景德鎮四面環山,自古陸路交通相對閉塞,比較重要的有徽饒古道、浮寧大道。而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昌江,作為景德鎮物資供應和瓷器外運的重要通道,成為景德鎮與外部世界溝通的紐帶,被景德鎮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河”。?昌江,主河道全長182公里,屬鄱陽湖水系,發源安徽省祁門縣,由北向南貫穿景德鎮,最后匯入鄱陽湖。昌江除有東河、南河、西河、北河四條支流外,還有五十多條小支流織成縱橫交錯的交通河網。?自唐宋以來到20世紀初葉,昌江河東西兩岸碼頭遍布,從觀音閣到小港咀13華里的區間,有著名的“三洲”(黃家洲、西瓜洲、拜天洲)、“四碼頭”(許家碼頭、曹家碼頭、湖南碼頭、劉家碼頭)。碼頭各有分工,繁忙有序。清代鄭廷貴在《陶陽竹枝詞》中說道:“上下紛爭中渡口,柴船才攏槎船開。碼頭柴槎各分堆,伙計收籌記數來?!笨梢姴@條水上交通運輸線的繁忙盛況。?七、五方雜處祀神酬愿——景德鎮會館特點和瓷業習俗“草鞋碼頭”是景德鎮的俗稱。古代,全國各地藝人工匠、官商士民、販夫走卒們匯聚景德鎮,形成了“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蔚為壯觀的繁榮景象。他們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協國關系,聯絡感情,各自以縣、府、省為單位興建會館。從明代開始逐漸組成了以陶瓷成型和燒造為業的都昌會館、撫州會館;以陶瓷繪畫裝飾為業的南昌會館、豐城會館;以金融商貿為業的徽州會館;以陶瓷貿易為業的湖北會館、福建會館等。這些會館成為同鄉集會、祭祀、照顧鄉民、聯絡鄉誼、開辦學堂的場所。到民國時期,不同地域名稱的會館多達24座,其數量、規植和特點在我國同類城市中罕見。?千百年來,景德鎮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相互碰撞,彼此滲透,逐漸融合成為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情風俗。它主要包括產銷習俗、行幫習俗、行話俗語、信仰崇拜及節日習俗等,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01-02
    陶瓷起源 日臻精進
    【新石器時代至五代:約2萬年前-公元960年】陶器的出現,是人類跨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陶器促使了人類定居生活更加穩定,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殷商時期,人們在硬陶的基礎上創燒出更美觀適用的原始瓷。至東漢,我國發明了成熟的瓷器。瓷器,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物質文明的一項重大貢獻!?一、贛鄱流域的先秦遺址自仙人洞的早期陶器發明以來,江西各地陶器生產創新不斷。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新余拾年山、擅靖安老虎墩;晚期的修水山背、樟樹筑衛城、廣豐社山頭等地都燒制精美陶器,特別是商代樟樹吳城和鷹潭角山,已經能生產我國最早的原始瓷器,反映了江西早期高超的制陶工藝水平。二、景德鎮先秦陶器遺址景德鎮制陶歷史悠久,先秦陶器遺址多有發現。其中既有新石器時代沽演遺址、王港水家車遺址、鵝湖柳溪遺址,又有商周時期蛟潭遺址和樂平高岸嶺遺址。這些遺址出土的陶器,是景德鎮陶器生產的最早見證。??三、唐代景德鎮地區的窯業文獻記載中的景德鎮唐代窯事1.名噪一時的“陶瓷”和“霍窯”唐初,景德鎮制瓷技藝相當精湛、出現了陶玉和霍仲初兩位著名的制瓷工匠。他們燒制的瓷器瑩縝如玉,都進貢朝廷。雖然迄今尚未發現其遺址遺物,但從《浮梁縣志》和《景德鎮陶錄》等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唐初景德鎮所燒造的瓷器已達到較高的水平。2.柳宗元的《代進瓷器狀》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饒州刺史元崔欲將一批景德鎮的精美瓷器進貢朝廷,特請大文學家柳宗元書一篇《代進瓷器狀》。文中既向朝廷敘述了景德鎮貢瓷的精美,又講述了景德鎮制瓷技藝的精巧。柳宗元這篇文章,是研究景德鎮唐代窯事的重要文獻。??四、景德鎮地區的唐代瓷窯遺址1.南窯遺址南窯遺址,位于景德鎮市樂平接渡鎮南窯村,是一處唐代中、晚期的青瓷窯遺址,也是景德鎮境內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瓷業遺存。其揭示的龍窯長達78.8米,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占發掘最長的唐代龍窯遺跡,還出土了唐代青釉碗、盤、罐、執壺、水滴、腰鼓及雙系瓶等遺物,其中,以西域樂器腰鼓最為精美。腰鼓的發現,體現了景德鎮地區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2.蘭田窯遺址蘭田窯遺址,位于景德鎮市浮梁縣湘湖鎮蘭田村金星自然村,始燒于晚唐,歷經五代,至北宋結束。遺址中以青釉瓷居多,器型主要有碗、盤、壺、罐、缽和腰鼓,其中青釉腰鼓和錐刻花卉紋罐屬越窯風格,而各種制品的釉色青中泛黃,接近于洪州窯。這說明越窯及洪州窯對唐代景德鎮制瓷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五、人類改變自然的開端在上古年代,火給人類帶來了溫暖,增加了勇氣。人類在長期使用火炙烤食物的同時,發現了泥土經過火的燒烤會粘結變硬。偶然的發現變成有意的追求,啟發了先民使用粘土成型,再經過燒烤,制成盛放食物的容器——陶器誕生了。兩萬年前,距景德鎮七十公里的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殘片,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陶片。從此,作為人類文明指數的陶器在贛鄱流域不斷復制。?六、景德鎮地區的五代制瓷工藝成就?1.五代白瓷的出現五代,景德鎮在大量燒造青釉瓷的同時,還在我國江南地區率先燒制出胎白質堅的白釉瓷。白瓷產地主要分布在南河及小南河流域,產品有碗、盤、碟等生活器皿。經測試,其燒成溫度為1150℃-1200℃,孔隙度為0.8%,胎體白度達70%以上,已達到現代瓷器的質量標準,是我國同期瓷器中質地最好的產品。它的出現,一方面打破了青瓷在江南的壟斷局面,另一方面為青白瓷的創燒奠定了堅實的工藝基礎。2.景德鎮青白瓷的創燒在景德鎮湖田等地五代遺址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瓷器品種,其胎質潔白,釉色青白相間,晶瑩如玉,玻璃質感極強,已具備了兩宋時期青白瓷的特征和風格,是真正意義上的青白瓷。景德鎮是中國青白瓷的主要創燒地。3.支釘疊燒法裝燒時,先以墊柱為底,再在碗類足壁上粘貼12-13顆支釘,將粘有支釘的碗坯平放在墊柱上,然后再一件碗坯隔一層支釘地從下向上重疊成一柱后入窯焙燒。七、唐代景德鎮陶瓷生產管理機構自唐高祖武德年間下詔"制器進御"起,朝廷對景德鎮瓷器的征調就從未停止。當時,監務所負責督理陶務,實行"官監民燒"的制度,采取“千中選十,百中選一”的選瓷標準,將最精美的瓷器獻于朝廷。唐中宗景龍年間(公元707年一710年),晉州人褚綏任新平司務,奉詔在景德鎮燒造獻陵祭器,但當時恰遇年成歉收,民不聊生。后經褚綏再三請求,朝廷才免去了對景德鎮的征調。
    2019-01-02
    上一頁
    1
    2
    3
    >
    景德器志
    久草爱她就操她,天堂视频免费,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国语自制,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td id="uw42y"></td>
  • <table id="uw42y"><rt id="uw42y"></rt></table>
  • <xmp id="uw42y">
  • <td id="uw42y"><rt id="uw42y"></rt></td>